2024年上半年,国内创新药企“出海”热情持续高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30日,仅通过对外授权药物管线这一方式,国内相关许可项目累计约30笔,较去年同期增长明显,累计交易总金额超百亿美元。
从药物类型来看,今年上半年,ADC药物仍是“出海”主力军,相关对外授权交易数量近10起,延续了2023年交易热潮。
“我们最早注意到中国医药企业‘出海’需求显著增长是在2020年、2021年,当时伴随着一些国内检测公司海外业务爆发式增长,创新药企也在海内外同步开展临床试验。”健商出海执行董事蔡世轩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国内药企通过对外授权“出海”将成为主流方式,越来越多的国内药企愿意出让一部分药物开发或商业化权利,换取一部分现金,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
2024年上半年,宜联生物、和铂医药、康宁杰瑞等纷纷支持对外授权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管线。其中,中国ADC药物对外授权交易的数量和金额受到广泛关注。
今年4月份,ADC在研企业普方生物基于三种处于临床研发阶段的新药物和ADC技术平台,被丹麦公司Genmab以18亿美元完整收购,让业界再次见识到中国药企ADC药物潜力。
“ADC作为当前最热门的创新药研发赛道之一,国内众多药企纷纷涉足并迎来蓬勃发展阶段。”沙利文大中华区生命科学事业部咨询经理徐潮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国产ADC药物“出海”速度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进军全球市场。
据开源证券统计,全球已有超过370款ADC药物进入临床阶段,15款药物获批上市。在中国,有超过160款ADC药物进入临床阶段,其中7款已经获批上市。
上海睿智XDC和生物药研发总监梁贵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内药物研发条件已经比较成熟,各种研发平台和设备齐全,材料供应链完整,各个层级的人才充足。
根据insight数据库数据,2020年至2023年,我国医药企业对外授权许可项目的交易金额逐年上涨,分别为78.91亿美元、156.76亿美元、311.51亿美元、472.67亿美元。
虽然相较于自主“出海”,对外授权被不少国内创新药企视为未来发展中一条性价比较高的道路,但这条道路并不平坦。中国创新药企也在不断调整在研管线、交易条款等,以应对对外授权交易“出海”中的种种挑战。
在蔡世轩看来,国内医药行业正面临洗牌,未来通过对外授权交易方式“出海”仅限于优质企业,“优质”意味着药物管线临床数据足够出色、价格足够实惠,才有机会被海外买家看中。
中国创新药企不仅要克服技术和成本门槛,还要应对种种商业化挑战。同样以ADC药物为例,梁贵合表示,随着相关ADC产品陆续上市,在诸如HER2的某些靶点有趋于饱和竞争的迹象,尤其是以传统形式的单抗ADC。在这样的挑战下,药企今后布局ADC也应该更加着眼前沿创新,向多形式的靶点拓展,在靶点方面注意避免过度竞争,或者考虑向胞内和肿瘤微环境靶点等方向寻找新的突破。
德和衡天牧生命科学法律团队律师桂辛表示,目前“出海”的ADC项目大多在临床I期或临床前、发现阶段,项目风险较高,建议对交易中境外引进方作全面尽调,同时明确“技术困难”条款,并就支付条款以及退费的情形作约定。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新健康网-未经本站允许,禁止镜像及复制本站。投诉及建议联系邮箱:linghunposhui@sina.com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健康网 www.jktts.com 版权所有,备案号: 皖ICP备2023007381号